心理健康教育是“五育并举”育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,也是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抓手。我校立足职业教育特色,深度践行“大思政课”理念,充分挖掘心理育人与德智体美劳五育融合的育人价值,以创新性的实践路径和体系化的工作模式,助力学生全面发展。
一、实施背景
在社会发展与高职院校学生群体心理需求多样化的背景下,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抓手。学校积极探索,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“五育”体系,通过实践创新,构建起全员、全过程、全方位的心理育人体系,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坚实支撑。
二、主要做法
1. 德育融心育:筑牢心理根基
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,通过爱国主义教育和典型示范引领,培育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品质。通过常态化思想动态调研和心理引导,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、坚定理想信念,厚植爱国情怀,为心理健康奠定思想根基。
2. 智育助心育:提升认知能力
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,开设“心理健康教育”必修与选修课程,线上线下结合提升心理健康教育覆盖面。通过心理专题讲座和学科融合教学,将情绪管理、社交能力等心理健康知识融入各专业课程中,帮助学生提升认知能力和心理韧性,开发心理潜能。

3. 体育促心育:增强抗压能力
利用体育活动释放学生压力,通过开放心理宣泄室和举办“悦动心灵”趣味运动会,将体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。通过团队合作活动,提升学生抗压能力和协作意识,为心理健康提供强有力的支持。



4. 美育润心育:培养积极心态
借助美育活动如手工、绘画、歌唱等艺术形式,引导学生在创造与欣赏美中舒缓情绪,增强心理愉悦感。同时,将心理育人融入“一站式”社区建设,推行宿舍文明共建活动,形成学生自助互助的支持网络,培养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5.劳育融心育:促进全面发展
以劳动教育为载体,拓展心理育人路径,开展如社区服务、校园美化等实践活动。通过劳动锻炼,帮助学生在付出与收获中调整心态,增强责任感和成就感,实现心理和实践能力的双提升。

三、成效与成果
1.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显著提升
心理健康课程和活动覆盖率超过95%,学生心理韧性和认知能力得到大幅提升,心理问题检出率下降10%以上。
2.形成特色化心理育人机制
构建了涵盖心理健康教育、监测预警、咨询服务、危机干预的“四位一体”心理育人体系,完善了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和资源配备。
3.推动五育融合的深度实践
通过“五育+心育”模式,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成效显著,学生在心理健康相关实践中受益颇丰,优秀实践经验已成功申报自治区教育科学规划课题。
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与“五育并举”的深度融合,学校探索出一条符合职业院校特点的育人之路,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和范例。